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荆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2
2024-12-20
公安锅盔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相传其起源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公元 209 年,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公安县也由此得名。当时,刘备与曹操大战,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大将夏侯惇。为帮关羽 “饷将士收军心”,诸葛亮传信前方将士,让他们多用干面掺少许水,和成面块,然后用大锅炕烤,制成类似头盔形状的食物,得食为盔,以此来犒饷将士。后来,这种制作锅盔的方法便在公安民间流传开来。
公安县民俗专家张遵明提到,锅盔这种食品最初形状和大小如同布鞋的鞋底一样,所以曾叫鞋底糕,经过不断演变,才被叫做锅盔。公安是个水乡平原,号称百湖之县,过去交通不发达,主要依靠水路运输,船夫、纤夫以及轿夫、挑夫等劳动者们,觉得锅盔携带方便,冷热均可食用,便常将其作为干粮携带。就这样,公安锅盔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扎根于这片土地,成为了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口味和制作方法除样式改变外,一直沿用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
公安锅盔从最初发展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民间演变过程。起初,锅盔是实心的,样式比较简单。后来,心灵手巧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安锅盔师傅们,为了让其口感更加丰富美味,开始尝试在里面加入馅料。
他们先是精心挑选新鲜的牛肉、猪肉等食材,以手工剁成肉酱,再加入葱姜、辣椒油等辅料,经过反复搅拌均匀,制成馅料,由此创造出了带有馅料的公安锅盔这一全新品类。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历代锅盔师傅们不断地改良、创新,公安锅盔的种类日益丰富,逐渐演变出了猪肉锅盔、牛肉锅盔、糖锅盔、梅菜锅盔等多种多样的口味,满足了不同美食爱好者的需求,也让公安锅盔从公安本地,一步步走出县城,以网红美食之势,逐渐蔓延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备受大家青睐的街边小吃。
制作公安锅盔,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面粉是基础,一般选用当地的高筋粉、精制粉或者中筋粉均可,其品质影响着锅盔的口感与嚼劲。酵母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面团顺利发酵,通常每 1000 克面搭配 3 克酵母,不过要注意根据四季气温来适当调整,比如冬天可用温水和面,利于酵母发挥作用。
馅料方面,那就多种多样了。鲜肉锅盔会选用带点肥的猪肉,将其与葱姜蒜混合,用搅拌机搅碎(没有搅拌机的话手工剁制也行),还可以加点红萝卜增添风味;梅菜锅盔则要先把梅菜用热水泡四五分钟去掉过分的盐分,再切成碎碎用冷水泡着,然后和处理好的猪肉碎混合,根据梅菜本身咸度适量加盐以及油、鸡粉等调料拌匀;此外还有牛肉、糖、豆沙等不同馅料可按需准备。
芝麻更是关键配料,多撒上些白芝麻,烤出来的锅盔香气扑鼻,少了芝麻,味道可就没那么诱人了。当然,盐、五香粉、油等调味料也不可或缺,它们能给锅盔提味,让其滋味更加丰富。
白案师傅在揉面时很有讲究,先是把水和酵母倒入盆中混合,再将面粉全部倒入,用手不停向一个方向搅拌,等面和水搅拌均匀后,开始用力和面,直至和成一个里外光滑的大面团。和好的面团不能太干,要保持一定的湿软度,类似饺子皮那样干的面团可做不出美味的锅盔哦,宁愿让面团更湿软一些。
面团揉好后就进入醒面阶段了,一般将其放入盆中,覆盖好保鲜膜(注意保鲜膜最好别碰到面团),放置在室温 20 度左右的环境下,醒面大概两个小时基本就足够了。醒面的时间和温度控制得当,面团才能充分发酵,后续制作出来的锅盔才会更加松软可口,要是醒面不到位,那很可能影响锅盔的整体品质呢。
当面团醒好后,就轮到红案师傅大展身手了。师傅会先把醒好的面团拿出来揉一下,耗时一两分钟即可,随后取适量面团搓圆压扁,将周围捏一下,尽量让中间厚两边薄,接着按照顾客的口味要求添加馅料,比如喜欢吃梅菜口味的,就放入一勺梅菜馅料,要是偏爱鲜肉的,那就来一勺鲜肉馅料,馅料稍微多放一点会更加好吃哦,放好后像捏包子一样用面团把馅料包好。
之后,师傅双手粘上油,把包好馅料的面团进一步压扁,边压边拉,形状可以拉成长方形,要是拉不成的话做圆形也行,毕竟形状不重要,好吃才是关键。压到满意的薄度后,在表面刷上一层油,再均匀地撒上芝麻,哪怕有点露肉也没关系,这样一个锅盔的雏形就基本完成啦。
接下来就是烤制环节了,将做好的锅盔放入炉膛里,烤制的时长和火候把控很关键。一般来说,炉内温度要达到一定程度,比如有的师傅会控制底火在 280 度左右,面火在 350 度左右,烤制时间大概 3 分钟左右,让锅盔正反面都烤至金黄色。也有的会用烤箱烤制,像烤箱上层设置 230 度,下层 220 度,先预热五分钟,烤盘内放入吸油纸,再把压好的面团放进去,先放在中下层烤十分钟,接着再放到中层烤十分钟。
等烤制好后,师傅会用一把专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把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出来,然后根据客户要求,或许还会刷上辣椒酱等调料,红红的油辣子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最后再将锅盔对折一下,用一张纸包着递给食客,这时候热气腾腾、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的公安锅盔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公安锅盔刚出炉时,那模样着实诱人。通体呈现出好看的金黄色,形状多为椭圆形,薄扁的模样透着一股别样的精致。表层均匀地撒着白芝麻,就像是给锅盔穿上了一件点缀着珍珠的金色外衣。凑近一闻,那烤面与芝麻混合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热腾腾的气息中满是浓郁的麦香,还夹杂着淡淡的焦香,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仿佛味蕾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它的美味,迫不及待想要咬上一口,去探寻那藏在香气背后的好滋味。
当你咬上一口公安锅盔,丰富的口感便在舌尖上层层绽放。先是能感受到那酥脆的外皮,“咔嚓” 一声,薄脆的饼皮应声而断,就如同在吃薯片一般,散发着焦香的味道。再往里咬,便能体会到内里的柔软与鲜嫩,外焦里嫩的口感搭配得恰到好处,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
不同馅料的公安锅盔又有着别样的味觉感受,像梅菜扣肉馅料的锅盔,梅菜经过炉火高温烘烤后,紧紧贴在饼皮上,颜色变得更加鲜明,独特的咸香味道浓郁醇厚,其间还夹杂着小颗粒的猪肉,油脂在烘烤中渗了出去,吃起来丝毫不油腻;而鲜肉馅料的锅盔,鲜嫩多汁的肉馅藏在饼中,咬开后肉香四溢,仿佛每一丝肉丝都在舌尖上跳跃,带来满满的鲜香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哪种馅料,都与酥脆的外皮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公安锅盔令人难以忘怀的独特口感。
在荆州本地,公安锅盔的价格较为亲民实惠。一般来说,常见的普通口味如梅菜锅盔、糖锅盔等,起步价通常在 3 元左右,而像鲜肉锅盔、牛肉锅盔这些带肉馅的,价格大概在 5 元上下。如果是在一些学校周边或者小巷子里的老店,价格可能还会更便宜些,偶尔能碰到 2 元、3 元就能买到一个的情况。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价格也有所变化,平日里大部分店铺售卖的锅盔价格基本在 5 - 10 元这个区间内浮动,像一些特色馅料或者加大分量的锅盔,可能会卖到 10 元以上。临近年关的时候,由于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一般会稍有上涨,普遍能达到 10 元左右一个。
在荆州之外的其他地方,公安锅盔同样受到欢迎,价格也会因城市的消费水平、店铺所在位置等有所不同。在一些二线城市的繁华商业街,普通锅盔售价可能在 6 - 8 元,在一线城市的热门商圈,价格可能会达到 8 - 12 元一个,但总体来说,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小吃,它的价格依然是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
公安锅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性价比超高。别看它价格实惠,却能给食客带来十足的美味享受。从口感上来说,外焦里嫩,酥脆的外皮加上丰富的馅料,每一口都层次分明,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还是当作下午茶点心解解馋,都非常合适。
与其他类似的小吃相比,比如一些蛋糕甜品,虽然味道也不错,但价格往往偏高,而且吃多了容易腻;还有一些肉饼类小吃,要么价格较贵,要么口感比较单一。而公安锅盔,几元钱就能买到一份独特的美味,既能饱腹,又能满足味蕾对美食的追求。它制作工艺讲究,原料简单却搭配巧妙,在价格亲民的同时,保证了品质和口感,真正称得上是大众美食中的佼佼者,让各个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的人们都能轻松享受到这份来自荆州公安的特色美味。
公安锅盔食用起来十分便捷随意,不需要像吃其他食物那样搭配特定的佐餐、工具或者桌椅板凳。无论是站着、走着,甚至是赶路途中,都可以轻松享用这一美味。不过,虽然它食用方便,但还是有个小要点需注意,那就是最好趁热吃哦。刚出炉的公安锅盔,外焦里嫩,香气四溢,此时品尝,才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它那酥脆的外皮与鲜香的馅料融合的独特风味。一旦放凉了,口感或多或少会受到些影响呢。
公安锅盔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失去原本的好滋味。由于它的酥脆感和馅料的鲜香感在放凉后会大打折扣,所以建议大家在购买后尽快食用。要是当下吃不完,存放时可不能随意放置呀。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因为潮湿环境湿度大,锅盔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而变软,影响口感。也尽量避免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以防其变形。可以将剩余的锅盔放在通风且远离阳光直射之处,或者用保鲜盒、保鲜袋密封好,放在冰箱冷藏室,等下次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用锅煎一下或者放入烤箱烤一会儿,使其恢复些许酥脆感后尽快食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