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荆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2
2024-12-19
洪湖市的名称源于境内最大的湖泊 —— 洪湖。洪湖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沔阳志》之中,其上记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纳无所,泛滥沿岸,诸垸尽没,湖垸不分”。从这些久远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窥见洪湖在当时就已经是一片水域面积颇为可观,且与周边水系联系紧密的湖泊了。
洪湖这片水域的形成,历经了漫长岁月的变迁,背后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历史交织的结果。从自然角度来看,洪湖地区古为云梦泽的一部分,那时大小湖泊、沟渠汊套星罗棋布,本就是一片水泽遍布的区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洪湖便已形成,不过最初是以静水湖泊沉积为主。在后续的两千多年间,其面积与形态一直在不断变化。
在 2500 到 900 多年前,洪湖一直是两个分开的小湖泊,各自存在与发展着。而到了 900 至 960 年前,洪湖普遍沼泽化了,期间虽有过短暂的间断,湖泊又曾出现过,但整体的生态环境已经悄然改变。时间来到距今 400 多年前,洪湖迎来了快速的扩张期,东部和西部连接成片,达到了它的鼎盛状态,水域面积十分广阔,一眼望去,水天相接,浩无际涯。
然而,自然的演变并未停止,人类活动也逐渐成为影响洪湖变化的重要因素。自宋代以来,人们不断地筑堤围垸,使得洪湖开始与长江逐步阻隔。特别是 1650 年荆江大堤堵住最后一个穴口连成整体后,隔断了长江与江汉湖群的联系,洪湖也从一个开放型的湖泊变成了半封闭乃至后来完全封闭的湖泊。近现代以来,为了解决湖区人口的粮食问题以及缓解洪湖水患之苦,人们又进行了 3 次大规模围湖造田活动,还大修水利设施,比如建成了洪湖隔堤、螺山电排河、新滩节制闸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但也严重改变了湖区的土地覆盖情况,导致湿地面积锐减,洪湖的面积也从 20 世纪 50 年代约 700 平方千米缩小到如今的规模。
洪湖之名的由来,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据传在清康熙二年(1663 年),康熙皇帝找到了隐于湖北武当山修道的父亲顺治帝后,心情格外舒畅,便取道荆州开始遍游江南。当他到达荆州府后,当地府官前来接驾,在礼毕闲叙之时,府官提到在新堤西北方向,有一处秀丽且富饶的大湖,其声名早已远播四方。康熙皇帝听闻后龙心大悦,便问道:“是什么湖?” 府官赶忙奏曰:“尚无湖名,今躬逢圣驾,祈赐名为幸。” 康熙皇帝欣然应允,在问明了这湖的来由后,略作沉思,说道:“既是洪水冲积成的大湖,朕就取名洪湖吧。” 就这样,洪湖有了它正式的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且,洪湖市的名称除了源于这片湖泊本身,还兼有纪念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岸边的瞿家湾镇是当时中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是长征主力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诸多革命足迹,开展了众多革命活动。洪湖赤卫队更是凭借着河湖港汊的有利地形,运用游击战术,多次成功抗击敌人,保卫根据地。1932 年,虽然因左倾路线等因素导致红三军被迫撤出洪湖,但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始终铭记在人们心中。所以在 1951 年,经政务院批准,设立了洪湖县,1987 年撤县建市,洪湖这个名字也承载着更多的红色记忆与深厚情感,传承下来,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标识,见证着这里自然与人文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
洪湖市的人口规模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截至 2023 年年末,洪湖市户籍人口达到 89.43 万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为 38.25 万人,农业人口有 51.18 万人。在这一年中,全市出生人口 4483 人,出生率为 5.0‰,死亡人口 5059 人,死亡率达到 5.6‰,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0.6‰的情况。
回顾过往数据,2022 年末 2023 年初时,户籍人口为 89.98 万人,城镇人口 38.01 万人,乡村人口 51.97 万人,年出生人口 0.5257 万人,死亡人口 0.3744 万人,出生率 5.8‰,死亡率 4.1‰,人口自然增长率 1.7‰。而在 2021 年末,洪湖市户籍人口为 90.34 万人,常住人口为 68.59 万人。
从常住人口来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洪湖市常住人口为 698188 人。到了 2022 年,全市常住人口是 68.75 万人(在荆州市位列第三位),并且增加了 0.16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5.09%。再到 2023 年,洪湖市常住人口 68.8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1.73 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6.09%,相比上一年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
从各个乡镇街道的户籍人口分布情况来看,在 2022 年,户籍人口超过五万人的地区有 7 个街镇。其中,新堤街道户籍人口最多,超过 11 万人;老湾乡户籍人口最少,排名垫底。并且,只有滨湖街道户籍人口有所增加,户籍人口减少较多的地区是峰口镇、新堤街道和万全镇。像 2022 年户籍人口排名靠前的,第一名是新堤街道,户籍人口 11.25 万人;第二名峰口镇,户籍人口 8.6 万人;第三名市直辖(含小港、大同湖、大沙湖等几个管理区),户籍人口 8.27 万人;第四名万全镇,户籍人口 6.85 万人;第五名曹市镇,户籍人口 5.79 万人;第六名戴家场镇,户籍人口 5.75 万人;第七名乌林镇,户籍人口 5.37 万人;第八名汊河镇,户籍人口 5.37 万人。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洪湖市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差异情况。
洪湖市的人口结构与分布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城乡结构方面,2023 年末,洪湖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6.09%,意味着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占比处于一个相对的状态,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城镇化率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在吸纳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来看,洪湖市是荆州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多且拥有民族乡的散杂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市。这里有着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彝族、侗族、黎族、满族、羌族、么佬族、朝鲜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是回族,主要分布在老湾回族乡和城区,在大同、大沙、龙口、乌林等乡镇也有零星分布。早在 1987 年,洪湖市就成立了老湾回族乡,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则散居于全市各个乡镇,像城区、螺山、大同、大沙、小港等地民族成份相对复杂一些。
洪湖市不同乡镇街道的人口数量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除了前面提到的户籍人口数量上的不同,在常住人口方面同样如此。比如新堤街道,不管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数量,在全市各个街镇中都处于前列,这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因素,能吸引更多的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和居住;而像老湾回族乡,整体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不过却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在少数民族聚居和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各个乡镇街道人口数量的不同,也使得洪湖市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共同构成了洪湖市丰富多样的人口分布格局。
洪湖,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记忆的土地,有着众多意义非凡的红色旅游景点,它们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传承着不朽的红色精神。
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无疑是其中的璀璨明珠。它位于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31 年 3 月至 7 月,1932 年 4 月至 9 月,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曾两度设于洪湖瞿家湾。如今,这里完好地保存着 39 处革命旧址,还有 4 处遗址,每一处都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像湘鄂西省军委、省委旧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宣传部、《工农日报》社、《红旗日报》社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等,这些旧址分布在全长 700 米的石板街上,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革命历史画卷。在湘鄂西省军委旧址还建立了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瞿家湾陈列室,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1988 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荣获了 “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等诸多荣誉称号。
追溯往昔,1927 年底,共产党人贺龙、周逸群来到华容、石首、安乡、监利等地,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28 年秋,转战桑植、鹤峰、石门等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称红二军),开辟了湘鄂边根据地。1930 年春,红六军在监利附近成立,随后攻占沔阳、潜江、华容、石首等地,开辟了洪湖根据地。同年 7 月,红二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自此,湘鄂边、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等重要机关。
还有红色湘鄂西旅游区,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洪湖市新堤西南部,东接内荆河,西临排水闸,南临长江,北望洪湖,总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余亩。它依托现有的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九八抗洪纪念园,同时整合江滩公园和路易・艾黎铜像,整体打造成为集红色文化传承、爱国教育、科普研学、文化体验、市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 AAAA 级旅游景区。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作为其核心景点,是 “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以及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占地面积达 40 公顷,拥有九大主体建筑,包括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牌坊、贺龙元帅全身铜像、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墙、红军墓、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国防教育园和 3D 红色影视教育厅。通过全景画、声、光、电、影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史实,生动地再现了湘鄂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不仅仅是建筑和场地的存在,更是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与信念,向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递着洪湖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洪湖,不仅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红色文化,其生态与乡村旅游景点同样别具魅力,能让游客领略到大自然与民俗文化交织的独特风情。
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宛如一颗镶嵌在洪湖大地上的生态明珠。它依托百里洪湖而建,陆路四通八达,距宜黄高速公路 58 公里,东接武汉,距武汉市 170 公里,西挽荆州。这里有着 “古、老、水、新” 等诸多特点,属湖泊型自然风景区,而且幸运的是,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着自然纯朴的原始生态美。
在景区内,生态园区碧水似镜,鹤鸥翔集,游鱼腾浪;莲湖红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莲花源似海市蜃楼般如梦如幻。这里还有着众多景点,比如湘鄂西革命旧址群,将革命历史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民俗街有着 500 多年历史,是国内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徽派的飞檐翘角、雕栏画栋别具韵味,曾经还是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被称为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生态园门口有着巨大的仿古建筑牌坊,古色古香,主打垂钓、赏荷采莲、划船捕鱼、渔家乐等水上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让游客可以尽情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还能欣赏地方民俗表演以及观看《洪湖赤卫队》实景演出节目,在游玩中接受一次情景式、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
洪湖青瓦坊民俗文化园,则是一座以青瓦坊民俗文化为切入点的民俗文化体验馆。它坐落在洪湖市乌林镇李家桥村,占地面积达 3 万平方米,而建馆更是历经了十五年之久,馆内收藏各类藏品 2 万余件,这些藏品跨越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以渔猎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展示市井生活、农事农作、婚俗礼仪器具及传统建筑构件,每一件都刻下了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彰显着江汉平原独特的农村传统文化气息。如今,“青瓦坊” 融展览、书院、琴室、酒坊、体验、民宿为一体,力求打造一处能让人们寻找足迹、聆听过往的民俗文化家园,游客来到这里,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那浓厚的民俗韵味。
老湾回族乡珂里村也是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好去处。它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修复古街,打造出了 “中国江汉平原特色水乡村落”,展现出中国江汉平原独具特色的水乡村落建筑风格。这里有着架上金盆、九十九道湾、五码破漕、鱼市灯火、金线吊葫芦、百步三拱桥、清宁禅寺、后湖芳草 “珂里八景”,景色美不胜收。游客可以乘木船泛游河上,穿行于荷花青莲之间,清香盈面,轻摇桨橹,看河面上泛起碧玉似的水花,听那嘎吱声消失在涟漪之中,尽情享受这惬意的乡村时光,感受乡村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这些生态与乡村旅游景点,就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展现着洪湖的自然之美与民俗之韵,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探寻、体验,感受这片土地别样的魅力。
洪湖的康养休闲景点,为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绝佳去处,洪湖悦兮・半岛旅游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洪湖悦兮・半岛旅游区坐落于洪湖市乌林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望黄鹤楼,南眺岳阳楼,北靠荆州古城,南邻一江之隔的三国赤壁古战场。经汉洪高速,距武汉中心城区 85 公里,离古城岳阳 56 公里,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前来游玩。
景区斥资 10 亿元精心打造,拥有诸多令人心动的休闲娱乐设施。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那万年稀世珍贵、水温高达 76℃的偏硅酸温泉,还有超大室内温泉馆 —— 温泉 “水立方”。这里的温泉水是天然温泉水,经过检测,温泉水内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中国大部分温泉无法比拟的,泉水取自地热水,深源估计达 8000 米左右、浅层开采深达 100 米左右,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优良、广阔清澈,沐浴后皮肤光滑细腻,既能保护肌肤、美容,又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且突破了温泉产品因季节和天气的限制而无法正常运行的瓶颈,无论晴天还是风雨天气,游客都可以在 SPA 中尽情沐浴、玩耍、观看和放松,享受四季中的假日温泉。
除了温泉,景区内还有水上乐园,为游客在炎炎夏日带来清凉与欢乐,各种刺激好玩的水上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体验。此外,还有恐龙贝乐园,依托黄蓬山林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集生态、娱乐、科普、拓展、探险、观光、亲子为一体,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探索恐龙的奥秘,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同时,景区还设有市民喜爱的生态采摘园,游客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能够充分体验丰收的乐趣,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洪湖悦兮・半岛旅游区凭借其丰富的康养休闲资源,荣获了 “荆州市首批职工 (劳模) 疗休养基地” 授牌,近两年,景区共接待各地区疗休养团队、企业优秀职工、省级劳模疗养团等各类团队 5000 余人,服务屡获好评。它已然成为了智能化绿色健康养生基地,是荆州市文化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周边又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等,使其成为了难得的集水乡风情、运动康养、红色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放松身心,度过一段惬意的时光。
洪湖的清晨,总是在各种美食的香气中渐渐苏醒,街头巷尾弥漫着让人垂涎欲滴的味道,丰富多样的早餐美食,开启了洪湖人活力满满的一天。
首当其冲的便是鳝鱼面,这可是洪湖早餐市场上的一大招牌。新鲜捕捞上来的鳝鱼,处理干净后切成小段,佐以葱姜蒜等调料进行炒制,待鳝鱼炒至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加入精心熬制的骨汤,骨汤浓郁醇厚,饱含着满满的鲜味。接着把劲道的面条下入锅中,煮至恰到好处,捞出盛碗,再将炒好的鳝鱼连带汤汁浇在面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鳝鱼面就呈现在眼前了,面条吸饱了鳝鱼汤的鲜味,鳝鱼段鲜嫩爽滑,每一口都滋味十足,让人吃得直呼过瘾,为一上午的忙碌补充满满的能量。
五中炕饼也备受青睐。它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先将面粉和好,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一段时间后,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然后把剂子擀成薄饼状,在饼上均匀地涂抹上一层特制的酱料,再撒上葱花、芝麻等调料,放入特制的烤炉中,用炭火慢慢炕制。炕的过程中,师傅要不时地翻动饼子,确保两面受热均匀,直至饼子变得金黄酥脆,香气四溢。刚出炉的五中炕饼,咬上一口,“嘎吱” 一声,外酥里软,酱香、葱香、芝麻香交织在一起,越嚼越香,让人回味无穷。
洪湖汤包同样不容错过。选用新鲜的猪肉,手工剁成肉馅,加入适量的姜末、葱花、盐、生抽、香油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让肉馅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同时也变得更加劲道。接着用擀好的薄面皮包上肉馅,捏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褶子,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将包好的汤包放入蒸笼中,用旺火蒸熟。蒸熟后的汤包,皮薄馅大,汤汁饱满,轻轻咬开一个小口,鲜美的汤汁瞬间流入口中,肉馅的鲜香也随之散开,那美妙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还有米团子,它的外形圆滚滚的,十分可爱。制作时先将糯米蒸熟,趁热捣成软糯的糍粑状,然后包上由腊肉、豆腐干、榨菜等炒制而成的馅料,再捏成圆团。吃起来既有糯米的软糯香甜,又有馅料的咸香可口,口感层次丰富,别有一番风味。
洪湖豆皮也是别具一格,用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浆,摊成薄如蝉翼的豆皮,再铺上一层软糯的糯米,撒上葱花、榨菜等配料,卷起来切成小段。入口豆皮酥脆,糯米软糯,口感丰富,香气扑鼻。
此外,像腊肉煮豆皮,将腊肉的醇厚咸香与豆皮的豆香完美融合;刘祖富卤粉,爽滑的米粉搭配上香浓的卤汁和丰富的配菜,口感爽滑又滋味十足;还有那清甜可口、散发着淡淡酒香的蛋酒,为洪湖的早餐餐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这些丰富多样的早餐美食,承载着洪湖的烟火气息,彰显着洪湖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讲究。
到了午餐和晚餐时间,洪湖的餐桌上便摆满了一道道极具地方特色的佳肴,它们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更是洪湖人饮食文化的生动体现。
洪湖三蒸,堪称洪湖美食中的经典之作。这道菜选用洪湖当地新鲜的鱼、肉、藕等食材,将它们分别切成适当的块状或片状,然后加入米粉、盐、葱姜蒜、料酒等调料,充分拌匀,让每一块食材都裹满米粉和调料。接着把处理好的食材依次放入蒸笼中,用旺火蒸熟。蒸制出来的鱼肉鲜嫩,入口即化,肉香四溢;猪肉肥而不腻,软糯可口;藕块则吸收了肉和鱼的鲜味,变得更加粉糯香甜,同时还保留着自身的清甜,三种食材相互融合又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风味,让人百吃不厌,是洪湖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硬菜,也是招待宾客时必不可少的佳肴。
莲藕排骨汤更是深受洪湖人的喜爱,承载着浓浓的家乡味道。选取洪湖本地出产的莲藕,这种莲藕个大、节长、质地粉糯,富含丰富的淀粉。排骨则选用新鲜的猪排骨,剁成大小均匀的小段,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焯水去腥后捞出备用。锅中重新加入清水,放入排骨、葱段、姜片等调料,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待排骨炖煮至七八成熟时,再加入切成滚刀块的莲藕,继续炖煮至莲藕变得粉烂,排骨也变得酥软脱骨。此时的莲藕排骨汤,汤汁浓郁醇厚,呈现出淡淡的乳白色,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喝上一口汤,清甜鲜美,滋味悠长;吃上一块莲藕,粉糯绵密,入口即化;排骨更是肉质鲜嫩,轻轻一咬,肉就脱骨了,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日常家庭聚餐,还是逢年过节,这道莲藕排骨汤都是餐桌上的常客,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清炒莲子也是一道颇受欢迎的家常菜。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莲子剥去外壳和莲心,留下鲜嫩的莲子肉。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油热后放入蒜末爆香,接着加入莲子快速翻炒,适量加入盐、鸡精等调料调味,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清炒出来的莲子保留了其本身的清甜口感,脆嫩爽口,带着淡淡的荷香,在品尝了诸多荤菜之后,来上这么一道清新爽口的清炒莲子,瞬间让人感觉味蕾得到了净化,别具一番风味。
像鳝鱼加青椒爆炒这道菜,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将鳝鱼切成小段,用盐、料酒等腌制片刻后备用。青椒则切成滚刀块,锅中倒油,油热后先放入鳝鱼段煸炒至变色,接着加入青椒块一起翻炒,适量加入生抽、老抽、白糖等调料调味,翻炒至青椒断生即可。炒出来的鳝鱼口感层次丰富,既有鳝鱼本身的鲜嫩,又有青椒的清爽微辣,营养又美味,是下饭的绝佳选择。
还有炕蒸藕,把藕切成小块,裹上米粉等调料,先在锅中炕至表面微黄,再放入蒸笼蒸熟,吃起来外焦里嫩,别有一番滋味。这些正餐佳肴,见证了洪湖的物产丰富,也体现了洪湖人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和烹饪智慧,是洪湖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夜幕降临,洪湖的大街小巷便热闹起来,尤其是在夏夜,夜宵摊点上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绝佳伴侣。
蒜蓉小龙虾无疑是洪湖夜宵中的明星产品。选用洪湖本地湖泊中生长的小龙虾,它们个大肉肥,活力十足,保证了虾肉的鲜嫩弹牙。先将小龙虾仔细刷洗干净,去除泥沙等杂质,然后放入热油锅中炸至外壳变红,捞出备用。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大量蒜末炒香,炒至蒜末变得金黄微焦,散发出浓郁的蒜香,接着加入适量的盐、糖、生抽、蚝油等调料,再倒入炸好的小龙虾,翻炒均匀,让每一只小龙虾都裹满蒜蓉酱汁,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让虾肉充分吸收蒜蓉的香味。做好的蒜蓉小龙虾,色泽红亮,蒜香扑鼻,轻轻剥开虾壳,露出雪白的虾肉,蘸上满满的蒜蓉酱汁放入口中,虾肉鲜嫩 Q 弹,蒜香与虾肉的鲜甜完美融合,让人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油焖大虾同样深受大家喜爱。把处理好的小龙虾放入热油锅中,加入姜片、葱段、干辣椒、花椒等香料一起煸炒,炒出香味后,再加入适量的料酒、生抽、老抽、白糖、盐等调料,翻炒均匀后倒入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用中小火焖煮至虾肉入味,汤汁浓稠。油焖大虾的色泽诱人,油亮的外壳包裹着鲜嫩的虾肉,入口先是浓郁的香辣味道,接着便是虾肉的鲜甜,越嚼越香,那醇厚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是夜宵桌上的必点美食之一。
洪湖的香辣蟹也是一绝。当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选取个大肥美的螃蟹,洗净后切成两半,切口处裹上淀粉,放入热油锅中炸至蟹黄凝固,蟹壳变红,捞出备用。锅中留底油,放入蒜末、姜末、干辣椒、花椒等炒香,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再倒入炸好的螃蟹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盐、糖、料酒、生抽等调料调味,最后撒上葱花、香菜等点缀即可。香辣蟹吃起来蟹黄饱满,蟹肉鲜嫩,香辣的味道刺激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要是吃腻了重口味的做法,还可以选择清蒸的方式,清蒸后的螃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本身的鲜美滋味,蟹黄橙黄诱人,蟹肉清甜,蘸上姜醋汁,别有一番风味,或者品尝蟹黄包,将蟹黄的鲜美融入到包子之中,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鲜香。
在这热闹的夜宵时光里,人们或是围坐在街边的小摊前,一边品尝着这些美味的小龙虾、香辣蟹,一边谈天说地,感受着洪湖夜晚的惬意与热闹。这些夜宵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成为了洪湖独特夜生活文化的重要象征,给每一个来过洪湖的人都留下了难忘的味蕾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