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荆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2
2024-12-18
荆州之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禹贡》中 “荆及衡阳惟荆州” 的记载。在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之时,荆州便是这九州之一,其地域范围大致以荆山和衡阳为界,涵盖了荆山以南、衡阳以北的广袤区域。
“荆” 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所指代的含义与本地有着紧密的渊源。荆州区所在的这片土地,多有荆山分布,荆山蜿蜒高耸,是荆楚文化最初的发源地,被荆楚先民们视为楚国的圣山。《史记・楚世家》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楚国先王 “熊绎” 正是在荆山开启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反映出楚国先民们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历程。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所以古时荆、楚通用,荆州也由此得名,并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域名称流传下来,而荆州区自然也是处于这片古老且充满历史底蕴的荆州地域之中,传承着这一古老名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回溯历史,荆州区所处地域的名称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演变过程。早在先秦时期,楚国在此立国,当时的都城便设立于此,名为郢都,这一时期的荆州地区已然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所在,是当时南方的重要都会,见证了楚国的崛起与繁荣,诸多影响深远的楚国历史故事都在此上演,比如楚庄王的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等佳话,彰显着楚国的强盛与霸气。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此地属南郡,治所设在江陵,于是 “江陵” 也常被用来代指这片区域,成为荆州在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称谓。
到了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设立荆州刺史部,这使得荆州在行政划分上有了新的定位,在东西汉时期,此地依旧隶属于南郡,但 “荆州” 这一名称随着刺史部的设立,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指代范围也更加明确。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这里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战乱频繁,归属权几经变更,最终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352),荆州定治江陵,此后的南北朝时期,局势动荡不安,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等先后皆以荆州为国都,使得荆州在这一乱世之中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政治地位,名称也相对稳定。
历经隋唐、宋元等朝代,荆州的名称虽偶有变化,如唐时曾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等,但总体上围绕着 “荆州”“江陵” 等核心称谓在更替演变。
直至近现代,行政区域不断调整,1994 年 10 月 22 日,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荆沙市下辖荆州区等区域,后来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区便成为荆州市下辖的重要市辖区,一直延续至今,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见证着这片土地从古至今的沧桑巨变。
荆州区的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态势。从过往的统计数据来看,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即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荆州区常住人口为 553756 人。而到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荆州区常住人口达到了 563398 人,对比可见,这十年间荆州区常住人口增长了近一万人,增长率约为 1.74%。
回顾历史,人口数量变化背后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早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稳阶段,荆州区凭借自身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有着稳定的人口基数,农业、商业等传统产业吸引着周边居民汇聚于此,安居乐业,人口保持着自然的增长态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外部大环境出现了诸多变化。比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趋势下,一些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逐渐显现,部分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等,选择离开荆州区前往大城市打拼,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荆州区的人口增长造成了压力。
但同时,荆州区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像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的道路、桥梁等让区域内的通行更加便捷,也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创造出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吸引了一部分人口流入。例如,一些在外地积累了经验和技术的人才,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选择回流,还有周边地区的人员也被吸引过来就业、定居,这又对人口数量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
而且,政策层面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地政府出台的一些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等,对于留住本地人才以及吸引外来人口都发挥了作用,从整体上助力了荆州区人口数量的稳定与增长。
年龄结构方面: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荆州区 0-14 岁人口占比为一定比例,这部分青少年群体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教育、成长等情况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意味着荆州区后续有着持续的劳动力储备补充来源。15 到 59 岁人口占比较为可观,这一庞大的中青年群体构成了荆州区当前劳动力资源的主力军,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无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制造业,还是新兴的服务业、科技产业等领域,都有着他们的身影,为荆州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相对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荆州区在经济发展上具备了一定的人口红利优势。
不过,60 岁以上人口占比也不容忽视,老龄化程度在逐步加深,这对城市的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荆州区积极打造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开办社区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提供一键召唤各类服务,还有开展适老化改造等举措,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性别结构方面:荆州区常住人口中男性占 50.03%,女性占 49.97%,性别比相对较为均衡。这样相对平衡的性别结构,使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家庭组建、就业市场等方面都能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在就业上,男女都能依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等参与到不同的行业中,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在家庭层面,均衡的性别比也有利于家庭结构的稳定和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城乡人口分布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荆州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比重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一方面是因为城镇有着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像各类企业、商业店铺等提供了众多岗位选择;另一方面,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更为集中和优质,吸引着农村居民尤其是有子女教育需求、就医需求的家庭向城镇迁移。而乡村人口的减少,也促使荆州区在乡村发展上更加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比如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总体而言,荆州区这样的人口结构特点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推动产业不断前进;老龄化的现状则要求社会在养老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和完善服务体系;相对均衡的性别结构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人口分布的变化则引导着城乡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布局,以实现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荆州古城墙始建于东汉,不过现存的结构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它有着非凡的规模,城墙周长 10.28 公里,高 9 米,面积达 4.5 平方公里,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 3.75 公里,南北宽 1.2 公里。古城设有八座城门以及 2 座门楼,外面是水城(护城河),全长 10500 米,宽 30 米,水深 4 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还与古运河相连,中间是砖城,里面则是土城,这样的构造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城墙上最知名的地标当属东门城门寅宾门以及城楼宾阳楼,宾阳楼取 “敬迎宾客,阳光朝气” 之意,其早期曾遭毁坏,如今我们看到的城楼是 1986 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出资重建的。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顶以及大框架的结构,气势宏伟,造型别致,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屋顶覆盖灰瓦,屋脊翼角翘起,各饰带兽,分为上下两层,以不同的图案作装饰,四周绕以回廊,可供游客环楼远眺,站在上面,可将古城的万千神韵和荆州东门的秀美风景尽收眼底,感受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荆州城墙还有小东门公安门这一独特的水门,并且流传着刘备迎亲孙尚香的传说。城墙之上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等诸多军事防御设施,其中藏兵洞更是别具特色,它巧妙地隐藏于城墙内部,可供士兵藏身、储备物资等,在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体现出了古人卓越的军事智慧。
游览荆州古城时,推荐大家从东门开始,这里是古城的正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沿着城墙漫步,感受古城墙的雄伟壮阔,欣赏城墙内外的景色。而大北门也是不容错过的观赏点,此处能看到古城墙与周边自然景色相互映衬的美好画面,拍照很是出片。
荆州博物馆堪称一座文化宝库,馆藏文物极为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蕴藏着深厚的荆楚文化内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诸如越王剑、吴王夫差矛这般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珍贵兵器,它们工艺精湛,剑身、矛身上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还有西汉男尸 “辛追夫人”,这一珍贵的古尸对于研究古代的丧葬文化、医学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馆内的展厅布局合理,分类清晰,设有开元观漫天星斗、楚玉撷英、书于竹木、陶苑奇珍、吉金耀彩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看点。像开元观漫天星斗展厅中,展示着众多精美的文物,战国漆木彩绘虎座凤鸟悬鼓、漆木彩绘三鱼纹耳杯等,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水平。
荆州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每周二至周日的 09:00 - 17:00(16:0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如果您需要人工讲解服务,要先开讲解票,然后按照讲解员编号依次讲解,参观结束后还会做满意度调查;要是选择语音导览服务,工作人员会引导您到咨询台租用导览设备,办理租用手续,参观结束后退还设备并做满意度调查;当然,您也可以选择自由参观。交通也比较便利,从火车站出发的话,可以在荆州火车站(公交站)乘坐 21 路、15 路至(五医站)下车,向西步行 445 米就能到达;市内乘坐 12 路、14 路、15 路、1 路、20 路、21 路、23 路、26 路、32 路、33 路、34 路、47 路、51 路至 “五医院” 下车后,向西步行约 445 米可到达,或者乘坐 18 路、20 路、33 路、19 路到市妇幼保健院 “西门” 站,向东步行约 220 米也能抵达博物馆。总之,荆州博物馆是了解荆楚文化的绝佳去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值得细细品味。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古城东门内,是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时的临时居所。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园林式,整体呈现出五进四重院落,东房西园的格局,很好地展现出了明清时期的特色风貌。
故居内有诸多主要建筑,像大学士府,这里可以让人想象当年张居正处理事务、生活起居的场景;还有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与张居正相关的诸多史料、物品等,通过这些展示,人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被称为 “宰相之杰” 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改革举措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此外,院内还有明神宗御书楼名的 “捧日楼”、“纯忠堂”,文化艺术碑廊中有着历代名人咏颂江陵的诗词碑刻三百余方,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灵动雅致,让人不禁流连忘返,沉浸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环境之中,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探寻张居正这位历史人物以及了解明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洈水景区是一处集山、水、林、泉、洞、坝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景观胜地,仿佛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绝美画卷。景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 90% 以上,湖水碧波浩渺,水质甘洈,属国家地表一级直接饮用水,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是众多游客清肺吸氧、放松身心的首选之地。
在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游玩项目供游客选择。湖面泛舟是必不可少的体验项目之一,当您划着小船飘荡在湖面上,周围是星罗棋布的岛屿,时伸时缩的湖岸线蜿蜒曲折,港汊交错,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水上迷宫之中,欣赏着 “楚南仙境千岛湖” 的独特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而溶洞观光更是别具一番趣味,像新神洞以 “洞中瀑布”、“边石坝”、“乾坤神柱”、“天宫大幕” 等绝景著称,有着 “天下第一奇洞” 的美誉,还有颜将军洞等众多溶洞,洞内地质结构独特,奇石叠垒,洞幽玲珑,自然景观奇绝,壁流石、穴盾钟乳形状各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洈水景区还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景区内的洈水汽车露营地是全国首个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荣获露营行业最高奖 “鹿鹰奖”。营地依托景区的自然特色条件,在洈水大坝下的丛林中依势而建,有着丛林广场、舞台、房车营位区、自驾车营位区、露营帐篷区、商业帐篷区等不同区域,还有个性化住宿产品,如房车花园酒店、童话主题树屋、丛林木屋等,让游客能亲近自然,享受惬意的度假时光。同时,营地内设有丰富的运动项目,像高空探险、真人版 “吃鸡” 战场、攻防箭等,适合喜欢冒险、追求刺激的游客,亲子高尔夫、蹦蹦床、戏水池、亲子乐园等项目则广受小朋友们的欢迎,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朋友结伴旅行,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依托洪湖的自然风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水乡特色。这里水域辽阔,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时节更是美不胜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美景在这里真实呈现,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画卷之中。
而且,这里不仅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融合了明清文化、现代农业以及红色旅游等多元元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可以参观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韵味;在现代农业展示区,了解当地特色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等;同时,洪湖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众多红色旅游景点和故事,能让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在生态体验方面,游客可以参与到渔家生活体验活动中,跟着渔民一起下湖捕鱼,感受收获的喜悦;还能在湿地生态保护区内观察各种珍稀的鸟类,欣赏它们优美的身姿,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真正地融入大自然,感受其独特的生态和文化魅力,是一处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长见识的好去处。
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以中华历史文化和荆楚文化为主题,是一个充满创意与趣味的大型高科技主题乐园。它巧妙地将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与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相融合,通过参与、体验、互动的方式,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华夏五千年文明以及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乐园内有众多精彩的项目,例如《女娲补天》项目,借助高科技手段,让游客仿佛跟随女娲一起经历补天的惊险历程,逼真的特效和动感的座椅,营造出强烈的沉浸式体验;《牛郎织女》项目则通过梦幻般的场景布置和先进的特效技术,展现出了这段浪漫爱情故事的唯美与动人,让人沉浸其中,感受爱情的力量和神话的奇幻。还有《楚乐》项目也不容错过,在演出过程中,上千只 “编钟” 从天而降,在舞台上排列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配合着精彩的演奏,场面极其震撼,将荆楚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荆州方特东方神画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游玩,对于喜欢刺激的游客来说,有像 “星河穿越”“飞跃狗熊岭” 等项目,能让他们尽情享受心跳加速的感觉;而对于小朋友们,“小小飞行员”“大象转转杯” 等项目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尽兴;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九州神韵”“屈原”“火烧赤壁” 等项目又能满足他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需求。园区内还有各种餐厅和小吃摊,提供中式、西式和快餐等多种选择,满足游客的用餐需求。总之,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是一个能让人在游玩中感受文化、收获快乐的好地方。
九老仙都景区以展示荆楚文化为核心内容,景区内包含了诸多别具特色的景点,如松甲山,山势起伏,绿树成荫,自然风光优美,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到山间的秀丽景色,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湘东苑则有着独特的园林景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同时又蕴含着荆楚文化的元素,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雅。
荆楚非遗园更是一大亮点,在这里汇聚了众多荆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民间艺人展示传统技艺,比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还能亲自参与体验,感受这些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荆楚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在九老仙都景区,游客除了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荆楚文化底蕴外,还能参与民俗表演活动。景区会定期举办一些具有荆楚特色的民俗表演,像舞龙舞狮、荆楚歌舞等,生动展现了荆楚地区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沉浸其中,充分领略荆楚文化的丰富多彩,拥有一次难忘的人文体验之旅。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而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相传它是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至清朝,依旧是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还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制作荆州鱼糕,选料颇为讲究,多选用肉质鲜嫩的草鱼或青鱼。先是将鱼宰杀洗净,仔细剔除带有血色的红肉,把鱼肉漂洗干净后剁(绞)成鱼茸,也就是鱼糜,再将猪里脊肥膘肉切成丁状,按传统比例与鱼茸均匀混合。接着便进入关键的搅拌环节,要沿着同一方向搅拌,这样有利于两种肉质纤维的结合,搅拌 10 分钟后,按照传统比例加入淀粉、鸡蛋清、姜汁,再继续搅拌 5 分钟,让其产生劲道。随后将搅拌好的混合料静置冷却 10 分钟,使各种物质充分渗透结合。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是蒸制了,把处理好的原料上蒸笼,用旺火蒸制 35 分钟后取出,用清洁的纱布除去表面水汽,在鱼糕表层均匀涂抹一层鸡蛋清,稍干后再涂抹一层鸡蛋黄,接着再蒸煮 5 分钟。
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荆州鱼糕,内里嫩白,外边黄白分明,用筷子夹起来一块,十分有弹性。它的口感紧实而不失韧性,软嫩鲜香,滑嫩爽口,可蒸、可煮、可炸、可煎、可炒、可炖,还能和不同食材随意组合烹饪,搭配方式多种多样,像肉丸放在底部,鱼糕放在上面,最后加入肚片、腰片烹炒,与其他菜肴一起上桌,俗称花糕或杂烩丸子,味道更是别具一番风味。在荆州的饮食文化中,鱼糕有着极高的地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喜庆宴会等场合,它都是宴请宾客必须有的一道大菜,有着 “无酒不成宴,无糕不成席” 的说法,已然成为待客上品以及红白喜事必备的佳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是荆州美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皮条鳝鱼是荆州极具特色的一道传统名菜,其烹制方法独特,彰显着大厨们的精湛厨艺。
制作时,先将鳝鱼宰杀剔骨,剁成段(一般为 5 - 7 厘米左右),然后进行码味,用盐、料酒、生粉等调料将鳝鱼片腌制入味。接着,锅中倒入足量的油,待油热后将鳝鱼片下锅过油,要炸至干香,把水分炸干,这个过程需要把握好油温与炸制的时间、火候,分多次炸制效果更佳,先以合适油温炸至鳝鱼段展开时捞起,再次加热油后复炸,最后把油烧到较高温度倒入鳝段炸到表面金黄,鳝段硬挺时起锅。
炸好的皮条鳝鱼,外观十分诱人,呈现出金黄色的酥脆外皮,犹如披上了一层金色铠甲。而当咬开一口,里面却是细腻柔滑的鱼肉,形成鲜明的口感对比。再看菜品的味道,外层往往还会裹上一层拔丝糖浆,咸鲜酸甜的味道交织在一起,甜而不腻,那独特的风味令人回味无穷,在众多荆州美食中独树一帜,传承多年依旧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彰显着荆州美食深厚的底蕴与独特魅力,是餐桌上让人赞不绝口的佳肴。
荆沙甲鱼这道传统名菜,取之于洞庭湖的野生甲鱼为主料,经精心烹制而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楚辞・大招》中开列的宴席单里,就列有荆沙甲鱼这一颇具风味的水鲜菜式,足见其源远流长。2018 年 9 月 10 日,“中国菜” 在河南省正式发布,“荆沙甲鱼” 更是被评为 “中国菜” 之湖北十大经典名菜。
烹饪荆沙甲鱼时,先是将甲鱼宰杀洗净,剁成 3 厘米见方的块,把千张切丝入沸水中飞水半分钟后放入锅仔中打底。甲鱼则入沸水中飞 1 分钟,捞出后放入六成热油中滑油 2 分钟备用。之后,在炒锅中上火下入猪油烧至六成热,下入姜片、荆沙红油酱、荆沙豆瓣酱,大火炒出香味,再下入甲鱼并烹入料酒,加入清汤、黑胡椒粉等调料,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煨 15 分钟,放入味精、白糖起锅盛入锅仔内,带火上桌。
做好的荆沙甲鱼,汤色浓郁,醇香四溢,甲鱼裙边是这道菜的精华所在,吃起来胶质 Q 弹,软糯粘牙,让人唇齿留香,而甲鱼脚也被烹制得酥烂脱骨,轻易就能分离,整体口感醇厚,滋味丰富。其不仅味道鲜美,在药理上还具有温补的功效,甲鱼的甲、血、头、脂和卵均可入药,富含动物胶、胶蛋白、维生素等物质,有滋阴补气、除热除疟、消肿去瘀之功,是一道集美味与养生于一身的佳肴,深受人们的珍视,也成为了荆州美食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公安锅盔作为荆州公安县的特色面食小吃,有着独特的风味,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喜爱。
其面皮制作工艺很是讲究,要选用优质中面,根据气温高低来确定水的冷热,水温与气温成反比,将面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面团软、硬适度,张拉柔韧。并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依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就多配,反之则少配。
制作好的面皮,经过卷压成形后,放入煎锅煎烤,最后再放进炉膛烘脆。烤制出来的公安锅盔薄如蝉翼,呈现出诱人的金黄酥脆的色泽,一口咬下去,“嘎吱” 一声,香脆的口感瞬间在口腔中散开,越嚼越有滋味。而且它还可以搭配黄潭米粉等一起食用,多样的搭配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还是当作平日里的解馋小吃,公安锅盔都能凭借其独特的风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吃了还想吃,在荆州的街头巷尾散发着独属于它的美食魅力。
早堂面在荆州人的早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承载着当地人浓浓的生活记忆。
早堂面选用的是碱面,这种碱面颜色比较深,质地筋道,延展性非常好,营养价值也颇高。而早堂面的精髓在于汤头,要用活鳝鱼、五花肉、猪大骨和猪大肉等食材一起熬制,先大火煮开,水开了后,再小火慢炖,煮汤时为防止鱼刺混入汤中,鲫鱼还需用专用的布包包裹起来。在长时间的熬制过程中,这些食材的精华会全被浓缩到那乳白色的高汤之中。
煮好碱面后,将奶白色高汤倒入面里,再放入 “码子”,像猪肉、鸡丝、鳝鱼等,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早堂面就呈现在眼前了。吃起来柔韧爽滑,肉嫩而不腻,高汤味道厚重、鲜美,每一口都饱含着浓郁的滋味,让人胃口大开,为一天的生活与工作注入满满的能量,是荆州街头早餐店里常见且备受欢迎的美味,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与人们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日常。
排骨藕汤是荆州百姓餐桌上的常客,选用洪湖特有的肉质肥厚粉藕与精选排骨共同炖煮而成,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