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攻略

2025-02-25

一、走进陵园

在荆州市洪湖市城区西南郊,有一处庄严肃穆之地 ——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不仅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建的神圣场所,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篇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意志和伟大精神,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接下来,就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深入探寻这座陵园的独特魅力,揭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指南

(一)具体位置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洪湖市城区长江之滨,具体地址为洪湖市沿江路 8 号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南临长江,北望洪湖,仿佛被大自然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将这片革命圣地与壮丽的山河紧紧相连。周边的自然环境优美,江河湖泊的环绕不仅为陵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壮美,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革命精神的交融。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更能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了这片土地所付出的艰辛与牺牲。

(二)交通方式

  1. 公共交通:如果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可先到达洪湖市。洪湖市有较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您可以在洪湖市内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直达陵园。从洪湖市中心出发,乘坐公交车前往陵园,车程大约在 20 分钟左右,票价也较为实惠,一般在 2 - 5 元不等。出租车则更为便捷,大约 15 分钟即可到达,费用大概在 15 - 20 元左右。

  1. 自驾:自驾的游客可以通过导航软件输入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按照导航指引前往。从武汉出发,沿武监高速行驶,在洪湖收费站下高速,然后根据沿途的指示牌前往陵园,全程大约 130 公里,车程约 2 小时。一路上,您可以欣赏到湖北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 高铁:如果您来自远方,也可以先乘坐高铁到荆州站或岳阳东站。从荆州站出发,可乘坐专线旅游大巴前往洪湖,再转乘市内交通到达陵园;从岳阳东站出发,可乘坐前往洪湖的班车,到达洪湖后再换乘出租车或公交车前往陵园。荆州站到洪湖的专线旅游大巴每天有多个班次,车程约 2 小时;岳阳东站到洪湖的班车也较为频繁,车程约 1.5 小时 。

三、历史溯源

(一)革命斗争岁月

湘鄂西苏区的革命斗争,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自 1927 年秋收起义的烽火燃起,到 1934 年秋的艰苦转战,这段历时七年的革命征程,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然而,湘鄂西人民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辈挺身而出,肩负起了领导湘鄂西革命斗争的重任。他们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起义,为创建湘鄂西苏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8 年初,贺龙、周逸群来到湘鄂西地区,领导了著名的桑植起义和洪湖地区的武装斗争。他们带领着革命队伍,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逐渐建立起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革命先辈们充分发挥了智慧和勇气,他们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从而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1930 年 7 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胜利会师,组成了红二军团。这一历史性的会师,使湘鄂西地区的革命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为湘鄂西苏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红二军团在贺龙、周逸群等领导下,积极开展军事斗争,不断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他们先后攻克了多个县城,消灭了大量敌人,使湘鄂西苏区的版图不断扩大,鼎盛时期曾覆盖湘鄂两省 58 个县市 ,拥有 2 万正规红军和近 5 万地方武装。

在湘鄂西苏区的发展过程中,革命先辈们还注重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他们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发展了农业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这些举措,不仅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1931 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湘鄂西苏区发动了残酷的 “围剿”。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红军主力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迫于 1935 年北上抗日,离开了湘鄂西根据地。根据地的人民在遭受了严重摧残之后,并没有屈服,他们转入地下,继续坚持着英勇不屈的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陵园建设历程

为了纪念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湘鄂西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士,1978 年 10 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修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这一决定,承载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对历史的铭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关注。

1979 年,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在洪湖市城区西南郊正式破土动工。建设者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克服了重重困难,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求将陵园打造成为一座庄严肃穆、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纪念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了陵园的功能布局和文化氛围,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陵园不仅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的圣地,也成为了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1984 年 11 月 10 日,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终于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这一刻,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也标志着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有了一个庄重的展示平台。陵园的落成,吸引了众多人们前来瞻仰和缅怀革命先烈,成为了洪湖市乃至湖北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此后,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不断发展和完善。1986 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陵园的地位和影响力。1995 年 3 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1996 年 3 月 27 日,为纪念贺龙元帅诞辰 100 周年,贺龙元帅全身铜像揭幕仪式在陵园隆重举行,同时烈士馆改版重新开馆。贺龙元帅铜像的落成,为陵园增添了一份庄重和肃穆,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2000 年 7 月 1 日,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馆改版重新开馆,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展示了湘鄂西苏区的革命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进入 21 世纪,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5 年,被国家发改等十个部委划定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这一举措为陵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 年,被国家宣传部命名为 “国家国防教育基地”,进一步强化了陵园的教育功能。2011 年 7 月 28 日,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两个主馆历史馆和烈士馆推到重建后重新开馆,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展仪式。重建后的历史馆和烈士馆,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和陈列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湘鄂西苏区的革命历史和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如今,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集纪念、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它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鞭策。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特色景观

(一)建筑之美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的建筑风格独特,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纪念,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1. 飞檐斗拱牌坊:踏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秀丽的四柱三间式牌坊。它绿瓦朱楹,飞檐斗拱,造型典雅庄重,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坊额上,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园名,苍劲有力,熠熠生辉。这座牌坊不仅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接每一位前来瞻仰的游客,让人在踏入陵园的瞬间,便感受到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1. 贺龙元帅全身铜像:沿着青年路前行,在纪念碑正前方 131 米处,一尊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的贺龙元帅全身铜像巍然屹立。这尊铜像高 4 米,重量为 2.4 吨,像座高 3.22 米,以示贺龙元帅诞辰之日。像座与地平面由 7 级台阶铺垫,意蕴贺龙元帅为建立以洪湖根据地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誓死奋战了 7 个春秋。总高为 8.1 米,象征贺龙元帅曾担任 “八・一” 南昌起义总指挥。1995 年 12 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贺龙铜像题写的 “贺龙元帅” 像名镌刻在像座正上方。铜像两旁由 100 株龙柏环绕,贺龙元帅身着中山装,面带微笑,目光坚定,仿佛正注视着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整尊铜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贺龙元帅的英武形象和伟大风采,让人不禁对这位革命先辈肃然起敬。

  1. 烈士纪念碑:宽阔的纪念碑广场上,一座通高 27.6 米的花岗石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心,它是陵园的核心建筑,也是对革命烈士的最高敬意。碑身正面向北,镶嵌着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十二个大字,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背面向南,刻有贺龙元帅生前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这句话不仅是对烈士们的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激励。碑的东西两侧上部,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五星、稻穗和红旗组成的装饰图案,寓意着革命烈士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碑座正方上铭刻着国务院撰写的碑文,详细地记载了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那段历史的艰辛与不易。

  1. 烈士祠:纪念碑以西 120 米处,是一幢飞檐起脊、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烈士祠。祠正中为吊唁厅,廖汉生副委员长题写的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匾额横挂在正上方,匾下安放着李先念、王震、贺龙元帅夫人薛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团体敬献的花圈花篮,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厅前陈放着湘鄂两省 50 多个县市烈士的英名录,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吊唁厅两侧共四间展室里,展出了 116 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生平简介,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烈士们的生平和革命历程,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1. 陈列馆:纪念碑以东 140 米处,是一座造型别致、朴素大方的正方形二层平顶式陈列馆。馆内展示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史实,概括而生动地再现了湘鄂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馆内迎面悬挂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的巨幅画像,他们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两侧排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立体军旗模型,军旗猎猎作响,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的身影。五间展室里按 “湘鄂西武装斗争的开始”“红军的扩建与革命根据地建立”“湘鄂西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和苏区的丧失” 的片段,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实物展示了湘鄂西苏区党、政、军历次会议决议、文件,工农武装起义纲领,红军书写的口号、标语,苏区散发的传单,捷报以及红军、游击队使用的各种武器等。这些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物,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散发着历史的光芒,它们见证了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的艰辛与辉煌,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文化传承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一处纪念场所,更是一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化宝库。作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的重任。

这里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实物,如同一位位无声的讲述者,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每一件文物、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它们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学生、党员干部等来到这里,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人们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还通过举办各种主题展览、纪念活动、红色教育课程等形式,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红色文化,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五、适合人群

(一)历史爱好者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里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文献资料,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是了解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的直接窗口。漫步在陵园的各个展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

历史爱好者可以通过这些展品,深入研究湘鄂西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探索革命胜利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历史规律。例如,通过观看陈列馆中展示的红军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苏区发行的货币、文件等,可以了解到当时苏区的军事装备水平、经济状况以及政权建设情况。同时,陵园内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如贺龙元帅铜像、烈士纪念碑等,也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对象,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氛围,领略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二)学生群体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是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研学旅行的理想场所。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走出课堂,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魅力,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熏陶。通过参观陵园内的各个景点和展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陵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红色主题讲座、历史故事讲解、互动体验等,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节假日或传统纪念日,陵园会组织中小学生开展 “追寻红色记忆”“圆梦蒲公英” 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参观、祭扫、义务宣讲等方式,深入了解湘鄂西苏区的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此外,陵园还与多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长期、稳定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三)普通游客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地方,更是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氛围。游客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休闲游览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游客可以沿着陵园内的小径漫步,欣赏苍松翠柏、亭台楼阁,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在参观各个展馆和景点时,游客可以聆听导游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此外,陵园周边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和纪念品商店,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为这次旅行留下美好的回忆。无论是家庭出游、朋友聚会还是独自旅行,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都能为普通游客带来一次难忘的体验。

六、游玩注意事项

(一)预约参观

为了保障游客参观的安全与有序,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实行全员预约参观制度。陵园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 9:00 - 16:30(16:30 停止入园),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游客可提前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扫码预约,散客参观可提前一日(含当天)预约,团队则需电话预约确认,预约电话为 0716 - 2423863。每日入园游客量不超过 3000 人 ,所以建议大家尽早预约,以免耽误行程。如果不能按期参观,请至少提前 2 小时取消预约,以便将名额留给其他有需要的游客。

(二)入园要求

参观当日,游客须出示预约登记时使用的有效证件原件、预约二维码或短信,同时须健康码、行程码为绿码方可入园。老人和小孩需持身份证入园,这是为了确保游客身份信息的准确登记,也是对游客安全的一种保障。入园前,游客还须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异常 (≥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将被谢绝入园。这一系列的入园要求,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参观环境,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安心地参观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三)园内须知

进入陵园后,游客须全程佩戴口罩,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其他游客和陵园工作人员的尊重。在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聚集,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建议游客参观时间控制在 2 小时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当遇到园内人员密度较大时,为安全起见,陵园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如限流、暂停参观等,届时请大家理解并配合现场工作。此外,陵园内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我们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共同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和氛围。

七、结语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一座纪念革命先烈的丰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一座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宝库。在这里,我们领略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感受到了他们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坚定决心,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探寻历史的足迹,学生群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是普通游客在休闲中感受革命精神,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缅怀先烈、学习历史、传承精神。

希望大家都能走进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