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荆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2
2025-01-03
荆州,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水乡风情的城市,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之畔。提及荆州,人们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古城墙的斑驳厚重、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传奇故事,又或是那繁华热闹的沙市老街。然而,在荆州公安县的土地上,还隐匿着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所在 —— 荆江分洪区南闸纪念公园。它虽不像热门景点那般声名远扬,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向往历史、缅怀先辈的旅人前来探寻。
荆江,这段长江中游的险要江段,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湖南洞庭湖口,全长 347 千米。其地势平坦、河道弯曲,素有 “九曲回肠” 之称,水流宣泄不畅,成为长江水患最为严重的区域。回首新中国成立前的 300 多年间,荆江大堤溃决竟高达 34 次,平均每十年就有一次毁灭性的灾难降临。每一次溃堤,都是一场人间浩劫,滔滔洪水如猛兽般吞噬着沿岸的城镇乡村,数百万亩肥沃的田地瞬间被淹没,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生命与财产遭受灭顶之灾。那首流传甚广的民谣 “荆沙不怕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中”,道尽了荆江两岸人民对水患的恐惧与无奈,治水,成为刻不容缓的民生大事。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便将治理荆江水患置于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首位。1951 年冬,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呈递的荆江分洪工程建设计划,为这项伟大工程拉开了序幕。彼时,毛主席高瞻远瞩,深知荆江治水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这一决策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荆江两岸人民的希望之路。周恩来总理同样心系荆江,他全程关怀工程进展,从规划制定到物资调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工程筹备阶段,周总理主持起草《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政策基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1952 年 4 月 5 日,荆江分洪工程在万众期待中全面动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4 万工人、16 万农民、10 万解放军,共计 30 万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荆江沿岸。他们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对家乡亲人的守护之情,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工程建设现场机械化程度极低,大型机械设备稀缺,绝大多数工作都依靠人力完成。在浇灌混凝土所需碎石子的准备环节,没有现代化的碎石机,砸石小组的军民们便凭借着顽强意志,通过流水作业,一锤一锤地将山头采下的大石块捶成一两寸口径的小石子。其中,19 岁的松滋姑娘辛志英,更是展现出非凡智慧与坚韧,她创造的 “鹞子翻身碎石法” 成为工地上的传奇。她将多角形大石块尖角朝下、平面朝上摆放,形如鹞子,再运锤猛打,不仅提高了碎石效率,还降低了受伤风险。她和工友们还用废草袋、麻袋编成 “稳石箍”,箍住石块后用力猛锤,使得工效瞬间提升至原来的 30 倍。在这场热火朝天的建设中,竞赛氛围浓厚,“父子英雄”“夫妇模范”“兄妹光荣”“师徒双立功” 等先进事迹不断涌现,他们用汗水与热血,书写着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仅用 75 天,便完成了主体工程,比原计划整整提前 15 天,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1952 年 6 月 20 日,荆江分洪工程南端的黄山头节制闸和分洪区围堤同时竣工,一座捍卫荆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屏障傲然矗立。节制闸与分洪区围堤紧密协作,在泄洪闸合理分流长江来水之际,为洞庭湖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和广袤农田保驾护航,使其免受洪水侵袭。1954 年,长江流域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荆江大堤、江汉平原、武汉三镇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荆江分洪工程首次启用。进洪闸三次开启,分蓄泄长江超量洪水 126 亿立方米,成功降低沙市长江水位 0.96 米,荆江大堤和武汉三镇得以安然无恙,充分发挥了江湖两利的显著效益,彰显出其作为新中国水利枢纽工程的关键地位。此后近 70 年岁月里,尽管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相继问世,荆江分洪工程依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利枢纽,它承载着历史使命,配合上游三峡水库,构成长江远期防洪系统的坚实一环,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特大洪水危害,守护着这片富饶土地上的人民与家园。
南闸,作为荆江分洪工程的关键节制闸,宛如一条巨龙横跨在虎渡河之上。其全长 360 米,32 个闸孔整齐排列,每孔配备的弧形钢质闸门宽达 9 米、高 6 米,气势恢宏。这些闸门开合自如,所采用的半自动操作方式,既蕴含着当时的工程智慧,又展现出新中国建设者们因地制宜的巧思。在防洪之际,南闸精准调控虎渡河向洞庭湖的分流量,确保不超过 3800 立方米 / 秒,与南线大堤携手并肩,为洞庭湖区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和广袤农田筑牢安全防线。而在平日里,闸上 8 米宽的交通桥面车水马龙,它不仅是荆江分洪区分洪时人畜、车辆安全转移的生命通道,更是连接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安乡县的交通纽带,促进着两地的经济交流与人员往来,见证着岁月里的烟火日常。
步入南闸纪念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两座巍峨耸立的纪念塔。塔高 12 米,四方五层的结构,由青石与汉白玉精心砌就,古朴庄重之感扑面而来。底层坚实厚重的四方塔座,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建设岁月;二层汉白玉雕琢的浮雕,“工农兵奋战在节制闸”“黄天湖排淤”“截断栏河坝” 等场景栩栩如生,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奋勇拼搏的身影跃然眼前。三层正面,毛主席苍劲有力的题词 “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与周总理饱含深情的 “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交相辉映,伟人的关怀与期望如明灯照亮历史。侧面,李先念、唐天际、邓子恢等领导人撰写的碑文和七言韵文,详细叙述着工程的点滴与伟大胜利,西北两面 912 名英雄劳模的名字,更是让后人铭记那些无名英雄的奉献。四层浮雕上和平鸽展翅欲飞,象征着新中国对和平的祈愿;五层立体五角星直插云霄,光芒闪耀,寓意着胜利与希望永垂不朽。沿着台阶下行,两座纪念亭宛如两位优雅的卫士静静伫立。六根红色亭柱撑起单檐飞伸、六角攒尖的亭顶,绿色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亭楣雕刻精美绝伦,飞鸽、花朵灵动鲜活。亭内大理石桌与腰鼓形石凳摆放整齐,供游人休憩沉思,让人在缅怀之余,能暂歇脚步,沉浸于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之中。园内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馆,则如一部无声的史书,陈列着众多珍贵历史图片与文物,从工程规划蓝图到建设者们用过的简陋工具,从各个施工阶段的照片到各界人士对工程的关注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荆江分洪工程的前世今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
南闸纪念公园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园区各处,四季常青的它们,宛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土地。微风拂过,松涛阵阵,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公园顶端那棵百年桂花树,更是一道独特风景,金秋时节,满树金黄,馥郁芬芳,为这片略带庄严肃穆的园区添一抹温柔甜美的气息。桂树下,游人如织,或驻足赏花,或轻嗅花香,沉醉在这秋日美景之中。园区周边,翠竹修长挺拔,节节高升,象征着建设者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五彩斑斓的鲜花四季绽放,点缀着翠绿草地,吸引着蜂蝶翩跹起舞,给凝重的历史氛围注入生机活力。漫步在园内小径,脚下石板路蜿蜒向前,路旁绿草如茵,偶尔几朵不知名的小花探出头来,让人在缅怀先辈、感受历史厚重之余,也能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身心得到舒缓与放松。
荆江分洪区南闸纪念公园坐落于湘、鄂边陲的黄山头东麓,宛如一颗明珠横跨在虎渡河之上。它处于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安乡县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独特且关键,不仅是连接两省的交通要道,更是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节点。
从荆州城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窗外的景色如诗如画。田野里,农作物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勾勒出大地的柔美曲线。当车辆逐渐靠近公安县黄山头镇,便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气息,那是历史与自然交织的韵味。抵达南闸纪念公园附近,交通指示牌清晰醒目,引导着游客顺利驶向目的地。
对于外地游客,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可先抵达荆州火车站,再转乘前往公安县的长途客车,到达公安县后,换乘当地前往黄山头镇的班车,在南闸纪念公园站点下车即可。沿途既能领略荆州大地的广袤平原风光,又能感受乡村小镇的质朴风情。而自驾的游客,可通过沪渝高速、二广高速等交通大动脉,便捷地驶向公安县,一路上,高速公路两旁的标识牌准确无误,确保不会迷失方向。公园周边设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放车辆,让出行无忧,开启一场顺畅的历史探寻之旅。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荆江分洪区南闸纪念公园无疑是一座 “宝藏” 之地。这里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实物,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中国水利建设辉煌历史的大门。他们可以在纪念塔下,细细品读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题词,感受伟人高瞻远瞩的决策魄力;于纪念馆内,端详那些泛黄的工程规划图,想象 30 万军民奋战的震撼场景;驻足浮雕前,触摸那凝固的历史瞬间,与先辈们跨越时空对话,探寻每一处细节背后的故事,拼凑出荆江分洪工程波澜壮阔的完整拼图,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而可触。
家庭出游选择此地,既能享受温馨的亲子漫步时光,又能让孩子在游玩中学习知识、培养爱国情怀。孩子们可以在公园开阔的场地奔跑嬉戏,亲近自然;在参观纪念建筑时,好奇地询问父母那些浮雕、碑文的含义,聆听长辈讲述当年军民齐心战胜洪水的英勇故事,从中懂得团结协作的力量,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于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为家庭出行增添别样意义。
老年群体偏爱这里的宁静与悠然。清晨或傍晚,老人们三两结伴,漫步于公园的林荫小道,呼吸着清新空气,欣赏着四季更迭带来的自然美景。累了,便在纪念亭的石凳上坐下,回首往昔岁月,缅怀先辈们的艰辛付出,感受如今国泰民安的祥和。园内完善的休憩设施、平缓的道路,都为老人出行提供便利,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寻得心灵的慰藉与放松。
摄影爱好者们更是对南闸纪念公园情有独钟。公园内独特的水利建筑、富有层次感的园林景观,无论是晨曦微露时,金色阳光洒在南闸闸体上,勾勒出雄伟轮廓;还是夕阳西下,余晖将纪念塔、纪念亭的影子拉得修长,营造出庄重肃穆氛围;又或是春秋时节,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与古建筑相互映衬,光影变幻间,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瞬间都散发着迷人魅力,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摄影素材,让镜头下的画面充满故事与情感。
在南闸纪念公园游玩,爱护环境是每位游客应尽的责任。园区内花草繁茂、绿树成荫,它们共同营造出这宁静庄重的氛围。请勿随手丢弃垃圾,让果皮、纸屑等杂物破坏这份美好。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让每一朵鲜花都能绽放绚烂,每一棵树木都能茁壮成长。当我们漫步在小径,若手中有垃圾,请耐心寻找垃圾桶投放,举手之劳,便能为公园的生态保护助力,让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土地永葆绿意盎然。
作为纪念公园,这里处处弥漫着历史的庄重气息。在参观纪念塔、纪念亭与纪念馆时,请保持肃穆,不大声喧哗、嬉笑打闹,以免惊扰那份历史的宁静。遵循指示牌有序参观,不插队、不拥挤,静心聆听历史的回响。面对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切勿触摸、涂写,以敬畏之心呵护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后人也能如我们一般,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历史的温度。
游玩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公园内有台阶、陡坡,行走时请注意脚下,尤其是老人与孩子,务必搀扶相伴,小心慢行,避免摔倒受伤。靠近水边区域,如虎渡河旁,切勿追逐打闹、倚靠栏杆,谨防失足落水。游玩路线尽量按照公园规划进行,切勿涉足未开发的 “野径”,以防遭遇意外。若携带宠物,请注意牵好绳索,避免惊扰其他游客或破坏园区环境,为自己与他人营造一个安全、舒心的游玩环境,让荆江分洪区南闸纪念公园之旅成为一场安心又难忘的体验。
荆江分洪区南闸纪念公园,是一部鲜活的史书,承载着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壮丽篇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 30 万军民战天斗地的英雄豪情;是一处宁静的园林,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韵味。无论你是醉心历史、寻求知识滋养,还是渴望亲子相伴、共享天伦,或是钟情摄影、追逐光影魅力,亦或是单纯向往一方静谧天地,这里都能如你所愿。只需带着敬畏之心、文明之举,便能在这片土地上,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汲取奋进力量,收获心灵慰藉。荆州公安县的这方胜景,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每一位旅人踏入,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历史文化之旅,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