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监利市旅游景点大全

2024-12-17

一、引言

(一)简述监利市概况

监利市,这座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且洞庭湖北面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旅游方面更是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从地理位置来看,监利市东与洪湖市连壤交界,南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临湘市、岳阳县隔江相望,西与江陵县、石首市傍江接壤,北与潜江市、仙桃市(沔阳县)夹河相邻,面积达 3460 平方千米。其南北长 74 公里,东西宽 60 公里,跨东经 112.35-113.19,北纬 29.26-30.12,市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一座典型的滨江滨湖园林城市。并且,它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交叉辐射区域,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荆岳长江大桥连通湘鄂两省,江北高速公路横亘东西,江汉平原铁路也在加速推进建设,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论及历史文化,监利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 222 年,孙权在此设关立卡,以 “监收鱼稻之利” 为名,征收过往货物的关税,之后以此为名设监利县,“监利” 作为独立县名正式载入史册。它是荆楚古县、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三国古迹遍布各地,还拥有周老嘴镇、程集镇两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啰啰咚》《裴伦传说》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着 “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书画之乡”“湖北摄影之乡” 等诸多文化美誉。

在自然风光方面,监利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高度在 23.5-30.5 米之间,高差仅 7 米,不过其东部长江之滨白螺镇境内的杨林山和狮子山这两个小山丘,作为江南丘陵的余脉,别具一番景致,杨林山海拔 78.8 米,是监利市的制高点。同时,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有着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更为城市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风貌。

正是凭借着这些独特的地理、历史、自然优势,监利市孕育出了众多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无论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还是展现自然风光的胜地,亦或是蕴含红色文化的所在,都值得我们一一去探寻,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监利市的各个旅游景点,去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吧。

二、自然风光类景点

(一)长江湿地公园

长江湿地公园是监利市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生态胜地,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湿地资源,堪称大自然赋予的生态宝藏。广袤的湿地宛如一块绿色的绸缎,铺展在大地之上,其间水波荡漾,各类水生植物郁郁葱葱,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且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片湿地还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天堂,每年都会有大量不同种类的鸟儿迁徙至此,或是在此长期安家。白鹭优雅地踱步在浅滩,时而展翅高飞,划过天际,留下一道优美的白色弧线;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水中嬉戏,为湿地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还有那机灵的翠鸟,静静地伫立在枝头,时刻准备着扎入水中捕食小鱼,它们的灵动与生机让整个湿地公园都充满了活力。

走进园内,绿树成荫,繁茂的枝叶像是一把把天然的大伞,为游客遮挡住阳光,带来丝丝清凉。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而那鸟语花香的氛围,更是如诗如画,各种花儿竞相绽放,五彩斑斓,散发出的阵阵芬芳,混合着清新的草木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欣赏鸟类的优美身姿,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还能沿着蜿蜒的栈道深入湿地内部,近距离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魅力,知晓湿地对于地球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游玩中收获满满的生态知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二)白螺山风景区

白螺山作为监利市标志性的景点,以其秀美的山势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它虽不像高山那般雄伟险峻,却有着独特的婉约之美,山体连绵起伏,线条柔和,山上植被繁茂,四季皆呈现出不同的迷人景致,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在大地徐徐展开。

山上有着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白螺寺,这座古寺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伫立,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观音像庄严肃穆,慈悲的面容仿佛注视着世间万物,护佑着一方百姓。平日里,这里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祈福的信众络绎不绝,那袅袅升起的香烟,萦绕在寺庙上空,给整个氛围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感觉。

沿着山间的小路拾级而上,在攀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登山的乐趣,又能欣赏到沿途的自然美景。当终于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整个监利县城的美景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房屋、纵横交错的街道、波光粼粼的河流,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令人心生壮阔之感。而且山上有着众多的古树名木,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也为这里营造出了清新宜人的环境,每一口呼吸都能让你感受到那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带来的清爽,让身心都得到极大的放松,是人们休闲度假、远离尘嚣的绝佳去处。

三、历史人文类景点

(一)程集古镇

程集古镇历史悠久,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岁月变迁。早在春秋时期,楚王便在此修建了豪华的离宫 —— 荆台,可见当时此地就已颇具重要性。时光流转至南宋嘉定年间,凭借着老长河直通长江的交通优势,一位程姓富商临河修建码头并开设店铺,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集市,开启了它作为商埠的繁荣篇章。到了明初,程集古镇更是声名远扬,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各地的商贾云集于此,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享有 “小汉口” 的美誉,商业和手工业都十分繁荣,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镇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江汉平原乃至整个湖北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古建筑主要坐落在绵延近千米的老街两旁,有保存完好的民居几百栋。房屋多为前后多进的砖木结构,前面临街的是商业铺面,方便进行各种买卖交易;中进通常作为客房或作坊,用于招待往来客商或是进行手工生产;后进则是住房、货栈或晒场,满足居住和货物储存等需求。每进之间还有天井或厢房,均用木格扇板相隔,门窗一律镂格,推窗而望,街景便可尽收眼底。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独具江南水乡特色,那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呈中间宽、两边低的 “鲫鱼背” 型,中间的青石板在岁月里被独轮车磨出了深深的辙痕,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居民在老街生活,每天早晚,餐馆、茶馆、老酒馆、豆腐坊等店铺热闹非凡,人来人往间保留着浓浓的烟火气。而且,这里还是金庸笔下的 “程家集”,《枪声再起》《老辙》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景,独特的人文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如今,程集古镇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打造出了露营基地、骑行基地、无动力乐园、萌宠乐园和唐家烟墩湿地公园等,“游七彩花田、品程集粮酒、逛明清古街” 已然成为古镇的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位于监利县城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也较为便利,随岳高速公路从其东邻穿过,监汉、监仙、监潜公共汽车都会在此经停。

这里巧妙地将古建筑文物游览与红色旅游融为一体,独具特色。古镇的房屋始建于明、清两代和民国初年,均为前后多进的砖木结构民宅,屋面施盖小青瓦,山墙装饰各式墀头,进与进之间设有天井、天斗和厢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而又独具江汉特色。而在 1930 年至 1932 年期间,这里更是成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是当时湘鄂西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所在。

古镇现保存有 48 处重要的革命旧址,像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委、河邺军团总指挥部、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学校二分校、河邺军军部、政治保卫局等旧址都分布于此,还有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柳直荀、万涛、段德昌、崔琪、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以及湘鄂西第三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会址等。漫步在古镇之中,仿佛能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这里为了理想和信念,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场景,每一处旧址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故事,让人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也激励着后来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三)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

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意义非凡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坐落在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沿江大道 2 号,占地面积达 14000 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门楼、展览大楼、泛鹅碑廊这三大仿古建筑组成,显得古朴而庄重。

博物馆的陈列面积共 900 平方米,设有四个陈列厅,布局清晰合理。一楼为第一、二陈列厅,在这里重点陈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史迹,以及遗存下来的诸多实物,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现了当年革命的艰辛与不易,见证了那个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们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真实历程。二楼则是第三、四陈列厅,主要陈列监利的历史沿革以及民俗文物,能让人们全方位地了解这片土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迁。

馆内共计展出藏品 1560 件(套),其中不乏重要藏品,像菱齿象牙化石、弩机、土炮、盘口壶、白螺矶巡府铜印、青铜座佛造像、《为武装暴动拥护红军告群众书》、被错杀的 “改组派” 遗物等,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文物库设在三层,里面有藏品 951 件,涵盖了各种器物、名人字画、手抄本和地方史籍等,字画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不乏艺术精品,且大多出自监利人之手,库房还珍藏有李先念、徐向前、王震、张爱萍、王任重、廖汉生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墨宝,这些珍贵的藏品从不同角度为人们呈现出监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在革命岁月中的重要贡献。

(四)荆江古堤

荆江古堤是监利极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承载着监利漫长的发展历程。古堤上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历经风雨洗礼,虽已尽显沧桑,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让人不禁遥想往昔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站在古堤之上,望着眼前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修筑堤坝时的忙碌身影,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勤劳。古堤的修建,是为了抵御洪水,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宁,它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也见证了监利人民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的历史。岁月在古堤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那斑驳的墙体、古老的建筑,无不展现出历史的沧桑变迁,同时也彰显出古人治水的卓越智慧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游客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到古堤自身所蕴含的古朴之美,又能在自然风光的映衬下,领略到别样的景致,仿佛置身于一幅展现岁月痕迹与自然风貌的绝美画卷之中。

(五)楚王城遗址

楚王城遗址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古代楚国都城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承载着楚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遗址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建筑、古墓葬等遗迹众多,它们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从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工艺水平以及社会风貌等。比如曾出土的战国磨光彩陶、卧鹿立鸟木雕、秦代漆木器、东汉陶楼等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 1000 余件,这些文物瑰宝见证了楚王城历史的悠久与灿烂,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古代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漫步在遗址之中,仿佛能看到古代楚国都城的繁华盛景,市井街巷中行人往来,宫殿楼阁里商议着家国大事,浓厚的历史氛围萦绕在身边,让每一位到访者都不禁沉醉其中,对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发出由衷的赞叹。

四、民俗宗教类景点

(一)护国仙山祖师庙

护国仙山祖师庙位于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西距监利县城 12 公里,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唐乾元(758-760)年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数次毁于风雪、洪水、战争等灾难,但却屡毁屡建,民众对它的崇拜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浓烈。

这座庙宇承载着诸多传奇故事,据郑氏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上车镇郑八湾有位在朝为官的郑启蒙,奉旨赴蜀解木排进京,行至荆江下游、洞庭湖口时,突遇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惊涛骇浪,木排被冲散,郑启蒙惊惶万状、无计可施,只能遥望武当山祈祷真武帝君。不久后风浪渐息,冲散的木材也全部捞回,并且安全运抵北京。郑启蒙入朝面君时,奏明此事,获旨准许在其家乡上车湾建庙立像,还特赐名 “护国仙山”,俗称 “护国山”。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虽历经坎坷,像日寇进攻时庙被拆毁,“文革” 时保存了 400 多年的真武大帝的铜像也被造反派运往容城销熔,但依旧顽强地留存了下来。1994 年,监利县委、县政府批准在原址恢复真武祖师庙,2002 年初更是开启大规模重修,到 2006 年 7 月祖师大殿告竣,累计投入达 6500 万元。新建的祖师庙占地 500 亩,庙宇内树木葱茏,以祖师大殿为中心,自南而北分布着大小殿宇 20 多座,已然成为荆楚大地最大的庙宇之一。

如今的护国仙山祖师庙香火炽盛,声名远播,每年前来观光朝拜的游人都在 30 万人以上。这里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庙中诸像造型逼真,姿态各异,神情自然。后殿供着的祖师神像,是用 72 担纯铜九火铸成,身高丈余,披发跣足,垂拱端坐,庄严凝重,座前龟蛇二将,翘首盘旋,栩栩如生;前殿供着的王灵官铁像,手执钢鞭,足踏火轮、昂首怒目,威欲搏人。从古至今,大江南北数县村民都会来此烧香祈福,终年香火弥漫,尤其是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会有七八万人来此朝拜,彼时人山人海,法鼓鸣绕,钟磬佛号,响彻云霄,足见其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让人充分感受到那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独特宗教文化韵味。

(二)万佛寺

万佛寺位于荆州市监利市北部东荆河畔的周台村,系监利第一大古庙,其历史底蕴深厚,始建于唐初太极元年(公元 712 年),原名礼佛坛,据说乃是唐李旦皇帝为答谢当地一位高姓老者而建,原是作为高氏家庙。

清末之时,湖南岳麓山千佛寺的戒静和尚云游至此,设坛讲经,礼佛参禅,并化缘募资对寺庙进行了扩建,还将其更名为万佛寺。后来周台举人郭为光又牵头进一步修建完善,使得这座寺庙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享誉湘鄂两省,在监利、仙桃、洪湖、潜江等地都颇具影响力的佛教道场。

万佛寺的主体建筑丰富多样,有天王殿、钟鼓楼、三圣殿、六角亭、大雄宝殿等。而且自古这里就有着 “八景八屏” 之说,“八景” 分别为双龙出水、金坛照月、凤凰展翅、双狮抢球、仙人躺觉、顺风扯旗、船翁抛锚、五龙捧圣;“八屏” 则是抛蒲成洲、飞鼓流钟、井中抽条、韦驮化梁、观音饮食、关姑成相、神风转向、香石成桥,这些独特的景致为寺庙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平日里,这里信众虔诚朝拜,游客也纷至沓来,每逢春节和佛教节日,在网市到周台这一带,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前来拜佛进香的、游览观光的汇聚一堂,呈现出一片热闹的节日盛景,即便在平时,也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当你踏入寺内,既能感受到信众朝拜时的那份虔诚,也能在观赏古寺建筑、领略周边景致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外界的喧嚣都被隔绝开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放松。

(三)颜家祠堂

颜家祠堂坐落在荆州市监利市,是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价值极高的古建筑。它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家族传承的厚重使命。

从建筑风格来看,颜家祠堂有着独特的韵味,整体展现出典型的传统古建筑特色,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其内部构造也颇为精妙,布局合理,有着不同的功能区域,也许曾经是家族长辈议事的场所,或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仪式的神圣之地,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这座祠堂在传承家族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是颜氏家族的精神寄托和凝聚力的象征,承载着先辈们的美好期望与家族的荣耀历史。一代又一代的颜氏族人在这里追思先祖,传承家训家规,让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同时,对于外来的游客而言,颜家祠堂也是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感受传统家族文化魅力的好去处,踏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光,看到往昔家族兴盛时的热闹场景,以及那些蕴含在一砖一瓦、一榫一卯间的家族故事,让人不禁对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肃然起敬。

五、其他特色景点

(一)柳关烈士陵园

柳关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市福田寺镇柳关村以东的内荆河两岸,这里承载着厚重且悲壮的红色记忆,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与教育价值。

园内有着大小墓冢一千三百七十余座,长眠着一万二千余名红军将士,令人痛心的是,绝大多数烈士的姓名已无从查考。追溯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此处曾是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的腹心地带。1932 年,贺龙领导红三军与数倍敌军展开激烈作战,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集结 10 万重兵对洪湖地区发动第四次 “围剿”,柳关后方医院里众多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而惨遭杀害,这些牺牲的红军将士们便被就地掩埋在内荆河两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这片大规模的墓地。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无畏的红军烈士,监利县政府于 1986 年修建了沙家垸、二甲湾、彭李湾、卢家花行等 4 处无名烈士墓碑,又在 1988 年于沙家垸(现福田寺镇柳关村)修建了柳关烈士陵园。2002 年,二甲湾、彭李湾、文昌宫无名烈士墓地和柳关烈士陵园一起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还为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曾经,柳关烈士陵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未划定文物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周边餐馆经营油烟排放设施放置其中,园内无名烈士纪念碑文字模糊、碑体损坏,林草杂木肆意生长等。不过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努力下,如今这里已经焕然一新,保护标志和保护范围界碑设立规划完成,餐馆经营遗留的油烟排放设备被移除,陵园大门、围墙和墙边护栏也都被一一粉刷,恢复了庄严肃穆、干净整洁的面貌,让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烈士陵园能够更好地传承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精神。

(二)华容古道碑

华容古道碑处于荆州市监利市上车湾镇曹桥村,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诉说着千年前的历史故事。

华容古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就是指华容县城,而华容道也就是曹军逃入华容县境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年)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兵败,狼狈地走到华容道,遇到道路泥泞不堪,于是急令军士负草填之,可羸弱的士兵饥乏倒地,很多都被人马践踏而死。在艰难行进间,又遭遇关羽的堵截,最终关羽念及曹操当年的恩德,将其放行,也就留下了 “关云长义释曹操” 这一广为流传的故事,并有诗句描述当时的情景:“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 60 里的周老咀附近,当时曹操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此地附近还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补充粮草。华容古道位于监利县城西南 12 公里处,即曹桥至毛家口的一条湖区小路,长 7.5 公里。

如今,周边的环境也别具一番特色,这里地处两湖平原之界,绿树成荫,道路两侧有着大片的良田,稻谷飘香,荷花吐艳,傍晚时分,袅袅炊烟腾空而起,呈现出一派平原水乡的优美风光。同时,这里很适合老年人前来游玩,道路平坦,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到沿途的田园美景,又能在探寻古迹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那段波澜壮阔的三国风云,而不会过于劳累,所以深受老年游客的喜爱。